曾经在商用车磷酸铁锂电池赛道做到头部,却在三元锂电池时代逐渐没落,如今再度重择赛道加紧追赶的行业“黑马”,面对宁德时代的围剿,胜算大吗?
中创新航作为一家新能源科技企业,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先后推出高电压三元电池、“弹匣”电池、全极耳迭片电池及“One-stop Bettery”电池。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1年装机量计,中创新航在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二;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七。
装机量上升后营收也跟着快速上升。
2019年-2021年,中创新航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34亿元、28.25亿元、68.17亿元,2020年、2021年营收增幅分别为62.96%、141.28%。
净利润方面,中创新航去年才刚刚转正为1.12亿元,2019年及2020年分别为-1.56亿及-1832.8万元。
虽然盈利了,但主要还是靠政府的补贴。报告期内,中创新航收到的政府补助及补贴分别为3.09亿元、1.35亿元及3.65亿元。
相比于宁德时代27%以上的毛利率,中创新航低的不是一点半点,原因或许是想用低价抢占市场。
2021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分部收入60.65亿元,装机量9.3 GWh,单价约为0.65元/Wh,而2021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单价为0.78元/Wh。
另一方面,或许也有产品实力不足的原因。
2019年-2021年,中创新航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6亿元、2.02亿元及2.85亿元,2021年研发费用率仅有4.18%。
而2021年仅前三季度,同为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的研发费用就分别达到了45.95亿元、9.24亿元、3.56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26%、8.07%、6.22%。
众多围绕中创新航的周边新闻中,不得不提是2021年有传闻称,因为要引进中创新航为电池供应商,小鹏汽车与宁德时代的高层曾当面发生争执。
虽然后来小鹏汽车发声辟谣,并表示“会一如既往地选择例如宁德时代这样的实力供应商来成为核心合作伙伴”。但中创新航官方网站上,其乘用车市场应用场景列表中已然出现小鹏P7的身影。
2017年至2021年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以43.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1年达到154.5 GWh。预计2026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762.0 GWh,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为37.6%。
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供应跟不上需求增速的情况,扩大产能成了各大电池企业能否抢占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022年1月7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计划定增不超过450亿元,募投项目将新增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为135 GWh。
而截至2021年9月30日,宁德时代已建成投产的电池产线在完成产能爬坡并稳定运行后,设计年产能规模合计将达到220 GWh到240 GWh;根据测算,其于2025年之前电池产能预计达到670 GWh以上。
而中创新航2021年的产能为11.9 GWh,并预期2022年及2023年有效产能将分别扩大至约25 GWh及约55 GWh。
2021年11月,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曾在战略发布会上透露,中创新航到2025年的电池产能规划将超过500 GWh,并预计在2030年实现1000 GWh的产能。
此次募集的资金,也将被用于新建和扩建多个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的产业基地项目、研发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基于现有募投项目,估计各相关产业基地项目当下的产能预计将介于10 GWh至20 GWh之间,对应的投资金额将介于约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
据高工锂电信息,2021年以来,截至2022年3月22日,中创新航已有明确计划的产能规划约350GWh。
目前看来,以现在的产能建设速度,中创新航距离这个目标相差似乎并不远,但若按照前文5亿元/GWh的大致成本计算,所需资金将达到千亿量级。
疯狂扩产的不止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
3月11日,亿纬锂能公告,子公司将在荆门高新区投资建设20 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及辅助设施项目和48 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线及辅助设施项目,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为126亿元。
3月18日,欣旺达发布公告,将在什邡市投入80亿元建设20 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此前的3月8日,欣旺达刚刚宣布与珠海市签署协议,计划投入约120亿元建设总产能达30 GWh的动力电池项目。
3月18日,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总体规划碳酸锂产能12万吨,全部达产后可保障约200 GWh的电池需求。同时在2021年半年报中表示将努力实现2025年产能规模达到300 GWh。